close
1952年2月21日,巴基斯坦將烏爾都語作為唯一的官方語言,此舉引起東巴基斯坦強烈的不滿,因此孟加拉民眾發起捍衛語言權力的運動。許多參與此次運動的民眾在達卡(今孟加拉國首都)被捕,且有數名示威者在這次的衝突事件中犧牲;故國際社會稱這些犧牲者為「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為語言犧牲的語文烈士」。
於是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9年第30屆大會上決定將每年2月21日定為「世界母語日」,旨在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,及多語種化。而教育部也在每年的「世界母語日」對國內默默耕耘於本土語言傳承的團體及有心人士進行表揚。今年的頒獎典禮訂於2月21日下午於國父紀念館,並由教育部長吳清基、行政院客委會黃玉振主委、行政院原民會孫大川主委共同主持並頒發獎牌。
雲林縣貓兒干文史協會獲頒「99年度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」。本會總幹事總幹事楊永雄:「得到這個團體貢獻獎,其實對我們這樣一個少數族群的語言一直推廣,真的給了我們很大的一個鼓勵,因為在我們詔安客語相對於其他客家話,這個族群是人數相當少。」
以雲林詔安腔客語為例,目前全國仍具有聽說詔安客語能力的人,已僅存不到一萬人,推廣詔安客語多年的貓兒干文史協會就希望政府,要更加重視瀕臨消失的母語,因為任何一個族群母語的消失,不僅是台灣的損失,也是世界文化的一大遺憾。
頒獎照片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