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「貓之稻」或其他有機米比較貴?
許多人有此疑問,也大概知道,比較貴是因為「有機」。
以「有機」做為比較貴的理由,不太正確,應該更深入一點,從生產過程去看它比
較貴的原因,這有助於大家「吃豬肉,麻看過豬走路」、「吃米,嘛栽米價」。
一、間距、株數
在插秧時,加寬每叢稻子之間的間距、減少每叢稻子的株數數量,此舉能保持稻田
通風,預防因悶熱而引發疫病,也就是說從環境因素控制成長期的疫病機率。因為不能
使用化學農藥,每當稻子微恙,都很不好處理(通常只能補充營養劑,無藥可醫),而
只要稻子微恙勢必影響產量,所以,凡「有機稻,產量必少」。
加寬間距、減少株數,不能使用化學農藥,以致於產量少,是考驗農民從慣行農法
轉作有機時對產量的迷思。(農民都希望豐收,就是產量大,但現實是量大賣多收入卻
不一定多,然而,許多農民仍無法突破減少產量的心牢)
二、肥料
不能使用速效的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,要使用自製的堆肥或購買有機肥,以貓兒干
的經驗,此舉會增加許多成本,但聽前輩說,這只是短暫幾年內的現象,多種幾年後,
地力會逐漸好轉(因為慣行農法使用化肥會導致土壤酸化,而農藥則殺死許多土壤中的
微生物,轉作有機,會有改善土壤的功用),有機肥的用量會少一點,成本也就少一
點。
使用有機肥或自製堆肥,就像是人吃中藥,著重在調理而非治病,土地能夠因為調
理獲得改善,稻株因此更強健,稻田及其周圍的生態獲得滋養。
三、人力
有些有機稻田會自行採種、育苗,此舉會增加人力成本(不過,也省下購買秧苗的
錢,只是兩相權衡,哪一種成本低,貓之稻尚未自行育苗,需要高人來指點)。
有些有機稻田會養鴨子來吃福壽螺,所以,就要常常趕鴨子下田,再趕鴨子回巢,
此舉也會增加人力成本。
有些有機稻田在雜草不小心長得比稻子快時,得耗許多人力割草(如貓之稻),此
舉鐵定增加人力成本。
有些有機稻米的生產者,沒加入產銷班,沒和其他運銷組織合作,所以,除了生產
外,還要碾米、包裝、寄貨,此舉也會增加人力成本。
綜合上述三點,產量少、成本高,所以售價高。